MITOLITE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,也称MitoTracker Green FM,是一种专门用于标记活细胞线粒体的绿色荧光探针。它能够选择性地进入线粒体,并通过与线粒体内蛋白质或膜结合,实现线粒体荧光成像。MitoTracker Green FM激发波长约为490纳米,发射波长约为516纳米,属于可见光绿色荧光探针系列。与传统染料相比,该探针具有高线粒体亲和性、良好的光稳定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,适用于活细胞成像、细胞器动态监测及线粒体功能研究。
MitoTracker Green FM的结构核心通常包括苯并咪唑或苯并噻唑衍生的荧光团,与带有亲脂性或反应性侧链的取代基相连,使探针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,并选择性累积在线粒体中。结构中含有氯甲基或脂溶性烷基链,可与线粒体蛋白质的巯基形成共价结合,从而实现线粒体的稳定标记。这一设计既保证了探针的荧光性能,又提高了在线粒体内的滞留时间,使得成像过程中信号持久且清晰。
MitoTracker Green FM的合成通常包括荧光核心合成、侧链功能化及活性基团引入三个步骤。首先,通过芳香族或氮杂芳环的缩合和偶联反应,构建具有绿色荧光特性的荧光核心结构。该步骤需要控制共轭体系长度和电子结构,以确保激发与发射波长符合绿色荧光范围,同时保持高量子产率和光稳定性。其次,对荧光核心进行侧链修饰,引入亲脂性烷基或氯甲基等官能团,使探针能够通过细胞膜自由扩散并累积在线粒体内。侧链设计既需要保证细胞膜穿透性,也要考虑在水性环境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。
第三步是活性基团的引入,用于实现与线粒体蛋白质的可逆或共价结合。常见方法是将氯甲基或异氰酸酯基团与侧链连接,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其固定在荧光核心上。合成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,避免荧光团降解或光漂白,同时确保活性基团位置正确,以保证探针在细胞内的功能性。整个合成通常在有机溶剂体系中进行,并辅以碱性或中性缓冲条件,以优化反应速率和产物稳定性。
纯化方面,MitoTracker Green FM通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(HPLC)或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,去除未反应的起始物、反应副产物及杂质。纯化过程中需避光操作,以防荧光性能降低。产物纯化后,通过紫外-可见光谱(UV-Vis)、荧光光谱以及质谱(MS)进行表征,确认吸收峰、发射峰和分子量。必要时,核磁共振(NMR)可用于进一步验证结构完整性和侧链修饰情况。
MitoTracker Green FM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荧光核心的共轭体系、侧链的亲脂性及活性基团的正确布局。共轭体系提供绿色荧光发射,侧链保证细胞膜穿透和线粒体累积,活性基团确保与线粒体蛋白质结合稳定性。这种结构特性使探针能够在活细胞实验中实现高特异性、低干扰和长时间成像,广泛应用于细胞器研究、线粒体动力学分析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。
总体而言,MITOLITE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Green FM是一种基于苯并咪唑或苯并噻唑荧光核心、具有亲脂性侧链和活性基团的绿色荧光探针。其合成过程包括荧光核心构建、侧链功能化及活性基团引入,通过高效纯化和多手段表征获得高纯度、高荧光性能的产物。结构设计保证了探针的线粒体特异性、荧光稳定性及细胞兼容性,使其成为活细胞线粒体成像和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。





齐岳微信公众号
官方微信
库存查询